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
也是一年中最后一個月亮節
下元節亦稱“下元日”、“下元”
與上元節、中元節合稱“三元”
正月十五稱上元佳節
乃慶元宵,古已有之
七月十五稱中元節,祭祀先人
十月十五稱下元節,祭祀祖先
不管是祭祀,還是祈愿
都寄托著古人對生活的美好向往
是平凡日子里的一種儀式感
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。道家有三官,天官、地官、水官、謂天官賜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。下元節,就是水官旸谷帝君解厄之辰,俗謂是日,水官根據考察,錄奏天廷,為人解厄。"這一天,道觀做道場,民間則祭祀亡靈,并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。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。
古人相信,每逢下元節,水官都會下凡間,巡查人間善惡,為人們解除災難。 于是,人們虔誠地祈禱,用竹枝扎船、再糊上彩紙放到河中,彩船載滿心聲,一路飄到水官處,以求得困厄的疏解與人生的安詳。 福建莆田一帶,下元節的傍晚,各家各戶,帶上各種齋品去到田頭,把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,再拿出齋品祭水神,祈求干燥的冬日,莊稼能得到滋潤,農作物平安過冬。 還有些地方,每逢晦日,婦女們就會去水邊洗裙角,謂之“湔衣”,意思就是讓流水帶走所有的不順,是一種除晦送窮的習俗。 十月建亥,亥月純陰,是水氣完全顯現的月份,十月十五就是純陰之日。
水氣顯現,也就是水路通了,而水路就是祖先來去之路,所以下元節也是祭祖的節日。
從十月初一寒衣節開始,一直到下元節之間,都是祭祖送寒衣的節日。
每到下元節這一天,人們就會準備一些五色紙,做成的銀元寶或者衣服,然后裝進紙糊的袋子里,并寫上收貨人的稱謂和日期,然后燒掉。
就像是現實中的寄快遞一樣,這種包裹就被稱為“金銀包”。 由于大禹治水有功,就被人們封為水官,因此下元節也是祭拜大禹的節日。
民間還有一種說法,說下元節也是太上老君的節日,由于他經常燒火煉丹,就被很多燒磚和煉鐵之人奉為祖師,被稱為“燒窯祖師”。
農歷的十月十五已是農閑時節,此時莊稼已經收割完畢,于是下元節這一天也是人們祭拜“五谷”的節日。
由于下元節位于十月十五,是水官的節日,因此這一天祭拜五谷,也被稱為“五谷母”,其形象多為神農氏。 下元節,也是五谷主的生日,俗稱“五谷主生”(也稱“五谷母生”)。
潮汕地區祭祀五谷主,要蒸制“五谷主偶像”和一些象征農具、五谷的“尖擔”、“粟穗”等食品。
“五谷主偶像”是用米粉加開水搓捏,做成像古代人那樣頭盤發髻,有眉目嘴鼻和耳朵,身綴以豆、麥的人形狀,除了個別做技藝較高,有包以少量的餡料外,一般是沒有包餡料的。 吃麻腐包子,據說這是紀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貞氣節。
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,下元節這天,各家再忙都要抽時間點麻腐。
麻腐的制作方法是將麻籽碾細,用水攪拌成糊狀,以籮過濾去皮,摻上黃米煎熬成稠糊狀即成麻腐。
以麻腐拌蘿卜或洋芋、葫蘆為餡,蒸成麻腐包子或餃子,這種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細軟的自然口味。 民間有句俗語:“吃上芋子包,包銀包金包發財”,說的就是芋子包。
芋子包就是將芋頭搗成芋泥后,加適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種包子,內餡為瘦豬肉、香菇、冬筍(或筍干)絲、蝦仁、籮卜絲、蔥白等。
待皮薄滑嫩的芋子包出鍋擺盤后,放入麻油、豬油等調料,立刻滿屋香氣四溢。十月十五是下元節,十月建亥,此時水氣完全取代了金氣,是水氣最純的月份。
同樣清明節,下元節等,都不往河邊走,特別是不下節,是“純水”之月的月圓時,也就是先人的力量強旺之時,此時下水,就容易被水中的寒氣所傷,容易溺水。由于下元節是祭拜水官的節日,也就是祈求水官解厄的日子,同時也是祭祖的節日。
《風俗志》中說:“十月望為下元節,俗傳水宮解厄之辰,亦有持齋誦經者”。既然是祈福的節日,也就是放生的節日,所以不屠宰動物等。下元節本身就是水氣強旺之時,此時水路暢通,所以下元節就像七月半一樣,不晚歸。
香花山茶油原產于廣西田陽區,距長壽之鄉巴馬20公里,采用低溫物理壓榨和7道精煉工序,保留山茶油的天然營養元素,易于消化吸收。并且山茶油具有煙點高、耐高溫等穩定特性,是涼拌、煎、炸、炒等各式菜肴的上乘用油,品質之選。
微博:@香花山茶油
小紅書:香花山茶油
抖音:香花山茶油
注:部分素材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。